读经:
约翰四章二十四节:“神是个灵;所以拜祂的,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。”
十六章十三节:“只等真理的灵来了,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。”
约壹五章七节:“并且有圣灵作见证,因为圣灵就是真理。”
有一件事,是神的儿女所必须注意的,就是一切属灵的事,一切属灵的东西,在神面前都有它的实际。如果我们所摸着的不过是外表,而没有摸着那一个实际,那就一点属灵的价值都没有。什么是属灵之事的实际呢?属灵之事的实际是属灵的,不是物质的。虽然属灵的实际是要用话语来表达的,但许多的话语并不是实际;虽然属灵的实际是要在生活上来表现的,但刻板的仪式并不是实际;虽然属灵的实际是要在行为上来彰显的,但人工的装作并不是实际。
那么,什么是属灵的实际呢?主告诉我们说,“神是个灵;所以拜祂的,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。”(“心灵”在原文乃是“灵”。这里的“诚实”和以下所引两节圣经中的“真理,”在原文都是“真。”“真,”就是“实际”的意思。)又说,“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,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。”又约壹五章七节说,“并且有圣灵作见证,因为圣灵就是真理。”这给我们看见:神是灵,所以一切与神发生关系的,都是在灵里。真理的圣灵就是实际的灵,所以属灵的实际必定是在圣灵里的。属灵的实际是超过人的,也是超过物的;在圣灵里的那一个才是属灵的实际。所有属灵的东西,都是培养在圣灵里的。所有属灵的东西,一不在圣灵里,就是字句,就是仪文,就是死的;所有属灵的东西,只有在圣灵里,才是真的,才是活的,才是生命的。是圣灵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实际。所以,若是用不着圣灵的带领就会进入的那一个,必定不是属灵的实际。凡人只凭着听、只凭着思想、只凭着情感而得着的那一个,必定不是属灵的实际。是圣灵带领人进入的那一个,才是属灵的实际。我们要记得,圣灵是一切属灵之事的执行者,今天神所作的事,都是圣灵作的。是圣灵作的才是真的,才是实际的。
一切在圣灵里的才是实际。人摸着那一个实际,就得着生命。生命与实际是连在一起的。所以人若注意属灵的生命,就得注意属灵的实际。人如果在圣灵里摸着了属灵的实际,当他碰着别人也摸着属灵的实际的时候,他的里面就会立刻响应,立刻说阿们;当那些摸着属灵的实际的人碰着他的时候,他们的里面也会立刻响应,立刻说阿们。这就是诗篇四十二篇七节所说的“深处与深处响应,”(照原文,“深渊”可译作“深处,”)可以说,是实际叫人摸着实际。我们在下面要举些具体的例子,来说明什么是属灵的实际。
主对尼哥底母说,“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,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,就不能进神的国。”(约三5。)保罗写信给在罗马的圣徒说,“岂不知我们这受浸归入基督耶稣的人,是受浸归入祂的死么?所以我们藉着浸(原文无“礼”字—编者注)归入死,和祂一同埋葬;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,…我们若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,也要在祂复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。”(罗六3~5。)主耶稣和保罗都是说到受浸的实际。
但是,有的人是从物质方面来看这个问题,他们的眼睛只看见水,所以就说,人只要用水洗一洗就重生。他们没有摸着属灵的实际。有的人是用头脑来想这个问题,他们想到水不能叫人重生,所以就说,有的人受浸是真的,是里面的,就能进入神的国;有的人受浸是假的,是外面的,就不能进入神的国。他们也没有摸着属灵的实际。
主对尼哥底母所说的受浸是一个实际。保罗所看见的受浸,就是与主一同埋葬,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。保罗对歌罗西的圣徒说,“你们既受浸与祂一同埋葬,也就在此与祂一同复活。”(西二12。)保罗看见受浸和埋葬是一件事,保罗也看见受浸和复活是一件事。保罗知道什么叫作与主一同埋葬,什么叫作与主一同复活。他不是只看受浸的水,他也没有想到有的人是真受浸,有的人是假受浸,他是把他所摸着的受浸的实际告诉人。
弟兄姊妹,你如果看见了受浸是一个实际,你自然而然知道受浸是怎么一回事。在你的心目中,没有真和假的问题发生,也没有里面和外面的问题发生。你看见受浸是与主一同埋葬,受浸是与主一同复活,这一个实际一被你看见,你就要说,受浸,这太大了,这太真了,这包罗太广了。人一看见实际,假的在他身上就不存在。如果有人说,“我受浸了,巴不得与主一同埋葬;我受浸了,巴不得与主一同复活,”说这样话的人,就是没有摸着实际,在他身上受浸是一件事,埋葬和复活又是一件事。但是,认识属灵实际的人,他知道什么叫作埋葬,什么叫作复活,他知道受浸就是埋葬,受浸就是复活,受浸在他身上就是那一件东西。
所以,弟兄姊妹,你看见么?人凭着物质来看属灵的事,是永远看不见的;人凭着头脑来想属灵的事,也是永远想不通的。所有属灵的事,都有它的实际;摸着那实际的人,就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。
说到擘饼,也是这样。主耶稣在被卖的那一夜,祂“拿起饼来,祝福,就擘开,递给门徒,说,你们拿着吃;这是我的身体,又拿起杯来,祝谢了,递给他们,说,你们都喝这个;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,为多人流出来,使罪得赦。但我告诉你们,从今以后,我不再喝这葡萄汁…。”(太二六26~29)这个,有的人从物质方面来看,就说,饼和杯一经祝福,这一个饼就变质了—变成了主的肉,这一个葡萄汁也变质了—变成了主的血。有的人从理性方面来看,就说,饼和酒不是变质,乃是代表,饼是代表主的身体,葡萄汁是代表主的血。但是,从主的话看来,祂所着重的,不是变质不变质的问题,不是代表不代表的问题,而是属灵的实际—是“你们拿着吃”的后面有属灵的实际,是“你们都喝”的时候有属灵的实际。祂说,“这是我的身体,”祂不是说,“这代表我的身体。”祂说了“这是我立约的血”之后,接着说,“我不再喝这葡萄汁,”就可见葡萄汁没有变成血,葡萄汁也不是代表血。主说到饼,主说到杯,都是着重那个实际。在主的眼睛里,没有代表的事,也没有变质的事。保罗也是如此,他说,“我们所祝福的杯,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么?我们所擘开的饼,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么?”(林前十16。)是饼,但是他又承认是基督的身体;是杯,但是他又承认是基督的血;可见在保罗的心目中,没有代表的事,也没有变质的事,而是属灵的实际。保罗在底下又说,“我们虽多,仍是一个饼,一个身体。”(17。)他如果没有摸属灵的实际,就不能这样说。因为人说一句话,说事实就是说事实,说比喻就是说比喻,是直叙就都是直叙,是寓意就都是寓意;但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话却不然,“我们虽多”是直叙的说法,“仍是一个饼”是寓意的说法。他在一句话里,把直叙的和寓意的连在一起,因为在他身上,“我们虽多”是事实,“仍是一个饼,一个身体”也是事实。他摸着属灵的实际是那么实在,所以在说了“我们虽多”之后,就紧接着说“仍是一个饼,一个身体。”他根本没有想到文法怎样,修辞怎样。在这里有一个真认识主的人,他拿起饼来,真是同领基督的身体,他忘记了饼,他在那里摸着了属灵的实际;他拿起杯来,真是同领基督的血,他忘记了葡萄汁,他在那里摸着了属灵的实际。他摸着了实际,所以,话语不成问题,道理也不成问题。
说到教会,那更是希奇。有的人一题起教会,就说,有的教会是真的教会,有的教会不是真的教会。但是主对彼得说,“我还告诉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;阴间的权柄,不能胜过她。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;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,在天上也要捆绑;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,在天上也要释放。”(太十六18~19。)在主的思想里,祂的教会就是这样;在祂思想里的教会,都是真的,没有不是真的。祂不只说到宇宙性的教会是这样,并且说到地方性的教会也是这样。祂说,“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,指出他的错来;他若听你,你便得了你的弟兄。他若不听,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,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,句句都可定准。若是不听他们,就告诉教会;若是不听教会,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,在天上也要捆绑;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,在天上也要释放。”(十八15~18。)在主的思想里,教会说一个弟兄对就是对,教会说一个弟兄错就是错。我们读到这里,很容易发生一个问题,就是:假如教会的断案错了怎么办?但是,主说这话的时候,是指着那个教会的实际说的。断案如果是错的,那就不是从实际里出来的,那就不是出乎圣灵的,而是出乎人意的。主心目中的教会,乃是一个实际;在实际以外的东西,在主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地位。
保罗在他所写的书信里,题到教会的时候,他说教会是蒙召的,是圣洁的,是神的圣所。(罗一7,林前一2,弗二22。)使徒约翰对于教会的说法也和保罗一样,在亚西亚的那七个教会,有的有许多失败的地方,但是约翰说她们是教会。主耶稣也说,“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。”(启一4,20。)